
一、建设项目背景
2009年10月15日,环境保护部以[2009]455号《关于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同意了本工程的建设性质、规模、线路位置、环保措施等工程内容,其中一期工程(南邵站-西二旗站)已开通运营,二期工程(涧头西站-南邵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设计方案在多次评审后,初步设计变更对部分线路进行了调整、在起点至十三陵景区站区间增设一座车站(涧头西站)、车辆段西移、水库路站东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须对变更后的工程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将环境保护工作贯穿到工程可研、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
二、项目基本情况
本工程线路起点位于涧头西站西侧站后车挡处(K0+170),沿南涧路向东下穿涧头村后向东南敷设,过京新高速与京藏高速匝道桥后,线路沿京银路方向向南,至西关环岛转向东南,沿政府街、府学路穿过昌平老城区,过东沙河后沿昌崔路进入昌平新城东扩区,在内环东路转向南,接入一期工程起点(南邵站)。本工程建成后,将与昌平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
三、工程变化情况
1、线路方案
设计起点~昌平站区间由L型走向取直形成斜直线走向,该区段发生重大变更。其他区间,线路向北侧微摆,埋深微调。
2、车站及环控设施:起点~十三陵景区站之间增设涧头西站,十三陵景区站向东北移动216m,水库路站东移525m,增加两座区间风亭。
3、车辆段:车辆段西移567m。
4、本次变更环评涉及的工程范围及调整内容
(1)工程沿线振动敏感点
(2)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昌平站~水库路站区间风亭周边的噪声和大气敏感点
(3)车辆段周围的噪声敏感点及景区和文物
四、主要环境影响及措施
1、环境振动
本工程共有振动敏感点26处,本次评价中增加或优化了减振措施及减振路段,采用较原环评提出的中等减振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减振效果更好的中、高等级减振措施,并明显增加长度,同时增加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本工程拟采取轨道减振措施14处,采取减振措施路段共计7004单线延米,其中设置梯形轨枕5410单线延米,钢弹簧浮置板道床1594单线延米。
2、环境噪声
本工程变更后,原环评中水库路站风亭附近2处敏感点全部因站位东移而取消,本次变更后新增风亭、冷却塔敏感点3处,新增车辆段敏感点1处。地下车站环控设施评价范围内敏感点采取措施后能达标或维持现状,具体采用低噪声风机和超低噪声冷却塔,风亭风机设置消声器。
3、环境空气
车站风亭与周边敏感建筑的距离均大于10m,风亭异味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地表水环境
新增涧头西站排水2.263万t/a,涧头西站地处农村地区,尚未进行开发,周边未建设市政污水管网,因此车站产生的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站内冲厕、冲洗等,不外排。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为听取社会各界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工程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将本项目公示,征求公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主要事项包括:您对本工程建设是否认可;本工程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及对您工作生活的影响;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采取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项目建设单位或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单位进行联系,发表对该项目建设和环评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环评单位将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反映。
七、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于工 联系电话:010-89027592
电子邮件:gdjtgc@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
2、环评单位: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43号
联系人:朱敏 联系电话:010-88395770转819
电子邮件:xgh@xgh.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五栋大楼B2座12层
八、环评简本下载
九、公示时间
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